媒体访谈

《香港中国通讯社》访余淼杰:中国经济会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伤筋动骨”吗?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国,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有观点指出,如果疫情长时间持续,对中国经济将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香港中通社记者访问的几位经济学者则认为,相信在政府的积极应对下,疫情对今年中国经济表现的影响不大。

中国央行19日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干事格奥尔基耶娃日前也撰文指,如果疫情很快平息,估计中国经济将于首季急挫后呈现反弹,对全年表现只有温和影响,对其他地区的影响也有限;但如果疫情长时间持续,相信将严重冲击不同行业的供应链以及投资者信心。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经济学家刘世锦本月中公开指出,如果疫情控制在1月,影响的主要是消费;如果控制在2月,影响就要扩大到生产;如果延伸到3月后,将影响到长期生产力,导致伤筋动骨。因此,关键是要争取在2月底基本控制住疫情。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教授21日在接受香港中通社采访时指出:“我基本认同,疫情会对第一季度中国经济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全年影响不大。参考当年非典发生的那几个月,经济也遭受了负面影响,其后便快速反弹性上升,相信这次也会如此。因为大家这段时间宅在家中,所累积的工作积极性会释放出来,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21日向香港中通社指出:“疫情势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令第一季度增长放慢,全球第一季经济也可能下行。但相信影响不会太大,因为中国出口量此前已成定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也会拉高部分出口。”

庄太量接着指出:“不管疫情是否延续,长远对经济的影响都应该是很轻微的。此次疫情死亡人数远不及美国的流感等,相信大家恐慌一阵便没事了。长远该疫病或会演变成风土病,只是一种可承担的风险,等疫苗研制出来,影响就会更小。国际贸易最终会恢复正常,不会永远停摆。”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与2003年“非典”(SARS)相比如何?余淼杰指出:“若不考虑政府介入,此次疫情给经济带来的挑战比‘非典’时更加严峻。因为首先,2003年‘非典‘’时,全球经济、中国经济都处于上升通道;但近年部分国家推行贸易霸凌主义导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外需疲软,令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压力较大的国际大环境中。其次,目前信息高度发达,令公众对疫情高度敏感,甚至出现不必要的过度恐慌,如果这种心态长期延续,将对生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不过,不能就此评估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一定大于‘非典’。”余淼杰进一步阐述道,“主要还要看中国政府如何应对,过去一个月中,中国政府非常积极、及时地出台各项货币及财政政策,包括向企业减免租金、缓缴社保等,有效降低企业压力,帮助中小企业避免资金链断裂,使中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如果政府继续采取正确举措,本年度中国经济遭受到的总体负面影响不会高。”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商学院教授陈甬军21日则在接受中通社访问时,为疫后中国经济恢复提出几点建议:一是目前要明确提出复工达产这个要求,尽快恢复正常产出;二是在农村实行“以工代赈”,做一些必要的政府投资公共项目,帮助因疫情没有外出打工的农民增加收入,推动实现扶贫目标;三是抓住第四次产业革命和疫情恢复倒逼的时机,进行大规模企业固定资产更新。(完)

本文来源:香港中国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