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观点

余淼杰:中非经贸合作可助减贫

日前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重头戏之一就是中非经贸合作减贫。笔者有幸作为中方贸易投资专家代表参加这次部长级会议。

事实上,目前中非的双边经贸往来,主要是两条腿走路。左脚是双边国际贸易;右脚是中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问题是:这两条腿是否有利于促进非洲大陆的减贫?如果有,它们又是如何实现减贫的呢?到底是哪条腿跑得快,更有利于非洲的减贫呢?

就量而言,非洲的双边贸易额远大于直接投资额,所以,本期我们先谈谈中非贸易这点事儿。

先来看双边国际贸易。目前中非双边贸易额已接近2200亿美元(3110亿新元),虽说只占中国外贸总额的5%,冰山一角而已。但如果纵比,那可是不得了。66年前新中国建立时,中非双边贸易只有区区120万美元。到了新世纪初,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夜,中非双边贸易额已达10亿美元。

在短短半个世纪多的时间里,双边贸易额翻了1万8000倍,平均每年增长近300倍!

那么,中非之间互相出口什么呢?非洲各国运到中国大陆来的成品可以说真的是五十年不变,主要就是各种各样的矿物和一些农产品。但中国出口到“兄弟加伙伴”那里去的产品就不同了,真的是与时俱进。改革之前,出口产品主要也是农副产品。改革之初就变成了出口服装鞋帽等劳力密集型产品。到了新世纪更是摇身一变,主打机械设备、电器,甚至还出口一部分高新产品。

不过,你猜猜:中非的双边贸易中,到底哪方是顺差方?拍脑瓜的答案,自然应该是中国。别忘了,中国的出口有2.2万亿美元强,单单凭一国之力就占了全球的出口一成还多,自然是全球头号出口国。按此类推,对非洲贸易自然是顺差。

但这次还真猜错了。顺差方是中国的非洲兄弟。再细想一下,理由也很简单:中国加入WTO之后,所有产品的关税普遍都下降,从非洲进口的农副和矿产品量自然就大大增加了。事实上,中国与全球200个国家的贸易中,除了与美国、欧盟的贸易是顺差以外,其他都是逆差。这倒也印证了某个股市大鳄的名言:在炒股中,你无需每次都赢,你只需要赢关键的那一次。

话说回来,中非的贸易顺差比起中美的贸易顺差,那真是小巫见大巫,真的是无伤大雅,再说,谁叫中国与非洲,现在是兄弟叫伙伴呢!当大哥的,自然要大方点。

问题的真正关键是,非洲兄弟如何能从中国制造中受益,帮助他们脱贫呢?

途径有两个。第一,如果非洲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多是资本品,而不是一般的最终消费品,那就能帮他们减贫。目前欧洲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有近三成是机械和电器产品。这当中,有相当部分是用于制造日常消费品的资本品。从中国进口这类产品,会有一定的正面溢出作用。可以帮助本土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二,通过从中国进口高质量的进口中间品或是较好的机器设备,非洲当地企业就可以生产出质量较高的产品,企业可以在他们自己的国内市场占有先机,甚至还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在出口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两条路,可谓是一箭双雕,都可以起到提高企业利润的作用。钱挣多了,自然就会多雇工。工作机会一多,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口脱贫。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然,对中国而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国出口的增加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拉动国内的经济。此等双赢之举,何乐而不为?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原文刊于《联合早报》

 

2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