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访谈

《长江日报》访余淼杰: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停歇

访谈嘉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余淼杰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视察广东时强调,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如何理解“全面扩大开放”的深刻内涵?长江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余淼杰。

从广度开放、深度开放到“全面扩大开放”

长江日报:改革和开放往往是并称,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开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扩大开放”,如何理解“开放”内涵的变化?

余淼杰:过去,我们的确都是改革开放同时提,那么这次专门强调“全面扩大开放”,这和十九大提出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一以贯之的,或者说是一个具体的落地,体现了对扩大开放的强调和重视。这意味着,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块,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因为现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所以要通过扩大开放来反推国内的改革,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

长江日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怎样的阶段?

余淼杰:要理解全面扩大开放,就必须把今天的“全面扩大开放”和40年来我们扩大开放所走过的历程联系在一起看。

40年来的对外开放,其实可以分成三波:第一波,是在1978年到1992年,这个阶段可以叫做“广度开放”,其实更准确的时间,应该是从1978年到2001年;第二波,是从2001年到2017年,这个阶段是“深度开放”;第三波,是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标志性地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始的“全面开放”。

具体来说,第一波1978年到2001年的“广度开放”,在这个阶段,国家的开放经历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扩张。为了实现所谓的“粗放增长”或者说“增量改革”,我们通过“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境内关外区域进行试点开放。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选取了4个沿海区域,在里面划出了4个经济特区进行试点,我国的开放正是从这4个点开始;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再次开放沿海14个港口,北从大连开始,南到广西,有14个港口城市,并划定六个经济三角洲,对外开放由点推到线;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在我国中部东部许多省会城市设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对外开放也就从沿海一条线扩大到面。

第二波2001年到2017年的“深度开放”,在这17年间,主要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中国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都起到了积极的、良好的作用。第二件大事,即2013年开始的自贸试验区改革。自贸试验区的改革首先从上海开始,后来陆续新增广东、天津、福建,以及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自贸区,形成“1+3+7” 的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第三件大事,则是2016年国家全面启动试点工作,设立了12个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城市,这12个试点城市都是位于我国五大城市群中的城市。自由贸易区强调“由外到内”的改革开放,开放经济试验区则更强调内外联动,也就是“由内到外”。以上这三件大事,逐步推动我国开放走向深入。

第三波就是以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标志开始的“全面开放”。“全面开放”是在“广度开放”“深度开放”基础上的更进一步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从经济特区到自由贸易港,全面开放打造新格局

长江日报:全面扩大开放具体有哪些落实举措?

余淼杰:现在来看,全面扩大开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二是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三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讲话中提到的,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展开来说,第一个重点工作是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可以说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深化和升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强调的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而自由贸易港则强调在自由贸易试验区里优中选优,成为全面开放的表率。另外,不应狭义地理解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未必都是沿海沿边港口,也可以是河港,甚至可以是比较成熟的内地空港,内陆也有条件发展成为自由贸易港。

第二个重点工作是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推手,同时也是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工作内容。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广东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位于全国经济最靓丽的珠江三角洲。目前,世界上已有三大经济发展得比较成功的大湾区,分别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日本的东京-横滨湾区城市群。同这三大湾区城市群相比,粤港澳地区发展成大湾区的条件相对比较成熟,甚至集这三大湾区城市群的优势于一身,有望成为金融、技术与产业三者有机联系的大湾区。从这个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不可小觑,对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个重点工作就是继续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通过这几个重要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推进国内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接轨,力求做到通过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带发展的目标。

只有把这三项重点工作做好,我国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才能顺利构建。

中国是全球共同开放的推动者

长江日报:如何在全球背景下,认识我国全面扩大开放的意义?

余淼杰:近段时间,有些国家推进贸易保护主义、贸易霸凌主义,在一些地区甚至全球,出现了逆全球化思潮。在此背景之下,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坚持走对外开放道路、坚持经济全球化、坚持扩大进口,强调通过全球自由贸易实现各国互利共赢。作为推进贸易全球化的重要举措,全面扩大开放就更加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不仅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刚刚举办的进博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也是我国全面扩大开放的标志和举措。进博会为各国企业探索进入中国市场、展现优势产业优质产品提供了平台。一方面,扩大进口对中国经济向高质量阶段发展非常重要,可以起到积极正面作用。另一方面,从国际性角度看,中国主动扩大进口,降低贸易顺差,也展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信心以及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大国责任和担当。

□ 长江日报记者 华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