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观点

余淼杰:从五个方面看中国为什么要扩大进口

编者按   5月19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中美双方同意,减少美对华的贸易逆差;中方加大美国购买商品与服务;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重视知识产权保;鼓励双向投资等等。对于美国此前反复强调的贸易逆差问题,声明中说“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这里的有效措施指的是什么?有评论称,从中国来看,通过主动扩大出口,比如下调相关领域的关税,促进贸易便利化措施,购买中国需要的农产品、能源等领域商品。

作为世界最大贸易顺差国之一,扩大出口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余淼杰特地为“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微信公众号:zmsyqbd)撰写专栏,在他看来,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国主动扩大进口,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们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而构建开放新格局的重中之重在于扩大开放,增加进口。事实上,扩大进口利好中国经济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理解。

第一,扩大进口能增加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品种,符合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崛起后消费结构的趋势。受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过去十年,我国所面对的外需相对疲软。出口作为原来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的贡献不断下降。去年我国消费的GDP占比已达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可见,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靠消费为主的内需来促进的。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9400美元,而三大直辖市的人均收入已超过一万美元,达到高等收入国家水平,同时,我国目前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目前已有近二成的居民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城市居民的比重更高。先富起来的这部分老百姓对消费品种、消费品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欧日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进口消费品种类更多,质量较高,产品差异性大,更能满足我国新兴崛起且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的需求。

第二,从国内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扩大进口也能提高居民福利。这主要是由于更多的可供选择的进口消费品进入国内市场,消费者面临着更多的选择机会,企业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从而会降低国内的消费品价格来保持在竞争中生存,从而提高老百姓的真实收入,提高居民福利。

第三,增加进口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绩效,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事实上,进口品除了最终消费品之外,还包括中间品和资本品。一方面,企业可以从进口的资本品中吸取先进的生产技术,边干边学,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另一方面,通常从欧美日进口的中间品技术含量都比较高,如果企业在生产中能与国内中间品相结合,则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熊彼特效应。

第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扩大进口不只是扩大农产品或工业品的进口,也同样包括扩大服务贸易进口。比如可以鼓励更多的像出国留学和国外医疗这类旅行类进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赴美留学生有近两百万人,其中近八成人员学成归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重要骨干力量。而鼓励国内居民到国外医疗则跟老百姓的健康息息相关,扩大这类进口可以使国内老百姓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最后,全面开放还包括金融服务业方面的进一步开放,比如放宽外资银行准入,降低外资银行股本比例限制,进一步鼓励外资银行、保险、咨询业投资国内市场。开放金融服务业有利于国内居民,这是不言而喻的。而金融服务业方面的进一步开放对我国金融业更多的也会是促进作用。事实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放开金融服务业准入并不会产生所谓“狼来了”的负面效应。我国金融机构尽管在国际业务经验、内部管理水平可能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还有提升空间,但在国内市场有独有的文化认同优势、有丰富的本土经营经验,对国内金融服务机构而言,在外有压力之下,更可能激发出内在的动力。

一言以蔽之,全球化已经成为新世纪新时代的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中国宜顺势而为,扩大进口是既有益于生产企业、更有利于老百姓的好事。既然扩大进口利好中国经济,何乐而不为?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